纯度含量: | 97% |
CAS NO: | 541-15-1 |
产品别名: | 维生素BT L-肉碱 L-肉毒碱内盐 |
分子式:C7H15NO3
分子量:161.20
MDL号:MFCD00038747
EINECS号:208-768-0
RTECS号:BP2980000
物理性质:
1、性状:白色结晶或透明粉末
2、熔点(℃):197-212
3、折射率:-32°
4、比旋光度(o):-31°
5、燃烧热(KJ/mol):39.8
6、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4.47
7、溶解性:溶于水
化学性质:
按规格使用和贮存,不会发生分解,避免与氧化物接触
储存方法:
室温储存
制备路径:
提取法
L-肉碱天然存在于各种肉类和乳类中,因此可以从含L-肉碱的牛肉和牛乳中直接提取。文献报道,从450g牛肉浸膏中可提取得到0.6g结晶肉碱,从56kg牛乳中可提取含2%L-肉碱的乳糖粉末100g。然而提取法成本较高,在经济上不太合理。
微生物发酵法
研究表明,许多微生物中也存在L-肉碱,利用酵母、曲霉、青霉、根霉等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或固体发酵,可以积累L-肉碱。但由于菌种的筛选工作比较复杂,目前的发酵水平还比较低。据报道,以2%DL-肉碱为原料,25℃发酵44h,累积L-肉碱0.4%。
合成法
国外1953年就有DL-肉碱合成的专利报道,20世纪60年代已有工业化生产。国内1982年也有作为胃药的生产和应用。直接从DL-肉碱出发,用樟脑酸、N-乙酰-D-谷氨酸或乙苯酰-L-(+)酒石酸为拆分剂,进行化学拆分获取L-肉碱。但口肉碱消旋比较困难,不能回收,工业化生产尚需突破性进展。
酶法转化
这是研究得最多、也是最有前途的方法。可以利用化学合成得到的DL-肉碱,先进行乙酰化制成酰胺或腈等,然后利用微生物来源的酶进行选择性水解拆分。如中山清等用假单胞菌等微生物的酰胺酶选择性水解DL-肉碱酰胺或肉碱腈,可制得光学纯度99%以上的L-肉碱。此外,还可以进行β-脱氢肉碱的酶法转化,反式巴豆甜菜碱的酶法水解和γ-丁基甜菜碱的酶法羟化等方法制备L-肉碱。
目前国际上只有瑞士、意大利、日本等国生产。我国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也在开展酶法转化的研究。
由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成季铵盐反应制得3-氯-2-羟丙基三甲胺氯化物,再经氰化为3-氰基-2-羟丙基三甲胺氯化物,再用浓盐酸水解得到肉碱盐酸盐。或者以γ-溴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,先用四氢硼钠还原为γ-溴代-β-羟基丁酸乙酯,然后与三甲胺生成季铵盐,即溴代三甲铵-β-羟基丁酸乙酯,最后用盐酸水解肉碱盐酸盐。也可从含L-肉碱的牛肉和牛乳中直接提取。
主要用途:
1、可以促进线粒体的脂肪酸氧化作用并且达到其他生化功能,这些功能包括乙酰缓冲能及在无氧产能情况下维持足够辅酶A在线粒体内之浓度,刺激三羧酸的循环和肌肉持久运动下刺激ATP从线粒体向外输出。用于动物健康生长。
2、用于强化以大豆为基础的婴儿食品,促进脂肪的吸收利用。也是优质的减肥活性物质。我国规定可用于饼干、面包和乳饮料,使用量为600~3000mg/kg;在固体饮料、饮液和胶囊中使用量为250~600mg/kg;在乳粉中使用量为300~400mg/kg;在婴儿食品中使用量为70~90mg/kg(以L-肉碱计,1g酒石酸盐相当于0.68gL-肉碱)。